本報訊 (記者王麗新)2025年,房企債務重組進入快車道。截至目前,已有14家房企債務重組或重整獲批。8月1日,繼3月率先完成境外債重組后,遠洋集團正式公布境內債重組框架,債務風險化解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分析人士認為,有效推進債務重組,不僅是企業紓困的必要手段,更是化解當前行業風險的關鍵路徑。
“不躺平”房企正在爭取重組機會
事實上,房企債務重組門檻并不低。自2021年行業陷入流動性困境以來,超50家規模房企出險,但成功完成債務重組的占比不足三成。這意味著每10家出險房企中僅有2-3家能真正走到債務重組這一步。
在這場債務重組大考中,光有“求生意志”還不夠,還得有“求生資本”,方能獲得重組成功入場券。這些房企樣本有著共性特征:尚未躺平、積極自救;核心業務能力和團隊專業能力仍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債務重組、業務模式轉型等方式對癥“治療”,能夠恢復健康。
而對于另一些企業而言,徹底喪失經營基礎,且無重建信任的可能,則根本無法進行重組,最終不得不接受市場化出清的結局。
減債式重組是化解風險的必然路徑
2023年以來,針對房企風險化解,多部門均有政策表態,明確“支持房企通過市場化手段與債權人協商重組債務,依法推動破產重整”,為行業風險化解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減債式重組由境外債延伸至境內債。今年1月,融創中國順利完成154億元債務重組,削債比例超50%。除了剛剛公布重組框架的遠洋之外,碧桂園等房企也表示要進行境內債重組。
“本輪債務處理一個明顯共性特點是,進行削債重組。相比以往以展期為主的模式,當前方案更注重實質性削債,多家房企開始通過債轉股、現金要約、資產抵債等方式削減債務。”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當前,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困境,并沒有得到任何緩解。克而瑞數據顯示,2025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增至5257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到期1574億元,但銷售端仍在筑底階段:202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較2021年高點下降47%。某資深券商表示,當房企銷售回款持續減少、資產價值不斷縮水時,削債重組成為房企的唯一出路。
尋找最大公約數
目前,多家房企進入境內債務重組關鍵階段。市場普遍呼吁,房企與債權人需聚焦尋找“最大公約數”,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積極協商,避免陷入極端博弈,導致“雙輸”。
所謂“最大公約數”,是指在充分考量市場環境、房企資產狀況、可持續經營能力等現實條件下,通過與各債權人的充分溝通,所能達成的最具廣泛接受基礎、最具操作可行性的重組方案。它并非滿足所有債權人理想訴求的“最優解”,而是當前能夠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整體利益、避免企業滑向破產清算等更差結局的務實選擇。
房企債務重組過程中,債權人往往訴求各異。部分堅持短期套現和高清償率,部分則傾向于長期兌付方案。專家指出,若不能達成共識,可能導致重組進程久拖不決甚至失敗。一旦企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資產價值將面臨大幅折損,冗長的法律程序也將耗費巨額費用,最終所有債權人的實際回收率可能遠低于一個及時達成的重組方案。
尋找并接受“最大公約數”,是避免“多輸”的理性之選,對穩定市場預期、防范風險蔓延、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 張偉)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