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繼今年4月份至6月份“三連漲”后,7月份我國重卡行業銷量再度上漲,同比增速高達42%。第一商用車網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我國重卡市場共計銷售8.3萬輛左右(批發口徑,包含出口和新能源),為近8年以來同期第二高水平。其中,新能源重卡持續領跑,燃氣重卡呈現回暖跡象,行業結構加速向新能源化、高效化演進。政策紅利釋放、出口市場發力及技術迭代共同推動這一“淡季不淡”的行情。
政策發力與市場需求共振
7月份重卡銷量的大幅攀升,核心驅動力來自政策端的持續發力與市場需求的結構性釋放。
自今年3月份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以來,截至5月底,全國各地的貨車以舊換新細則均已完成落地,國三、國四車輛淘汰帶來的置換需求在5月份至7月份集中爆發。
出口市場的穩健增長是另一重要支撐。根據第一商用車網預測,7月份重卡出口批發銷量同比增幅預計超20%。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汽”)有關人士表示,公司產品今年的出口依然保持較好態勢,出口產品主要覆蓋非洲、東南亞、中亞及中東等重點區域,同時在新興市場持續取得進展。
此外,今年以來重卡市場的良好表現,也緣于置換周期的到來。上海證券近期研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受治超、排放升級等政策影響,我國重卡銷量超常規增長、透支大量銷量,這批重卡2025年車齡最長將達到8年,開始進入置換周期,或將釋放大量的置換需求,因此中期銷量增長有充分保障,并預計2025年全年重卡銷量在政策刺激下有望突破100萬輛。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動力”)有關人士也表示,公司一直看好重卡行業發展,并將積極推進產品競爭力提升和市場開拓,推動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創始人霍虹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推動重卡行業發展的核心變量可歸結為三類力量:物流需求的結構性變化、政策導向的結構性傾斜和技術變革的結構性推動。這三股“結構性”力量疊加作用,正將重卡行業從“價格驅動”拉向“效率驅動”,“系統競爭取代車輛競爭”的趨勢在逐漸顯現。
新能源重卡滲透率持續提升
從今年前7個月重卡行業的整體結構性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重卡持續高歌猛進,燃氣重卡觸底迎來轉暖“曙光”,傳統柴油車份額有所收縮。這也符合業內對行業趨勢的判斷:未來3年到5年,重卡市場有望形成柴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的局面。
新能源重卡成為今年行業的最大亮點,第一商用車網數據顯示,7月份,新能源重卡終端銷量或超1.5萬輛,同比增長超1.2倍,滲透率突破26%。據統計,今年以來,新能源重卡連續5個月銷量超過1.5萬輛,月度滲透率連續4個月超過23%、連續2個月超過26%。
這一爆發式增長得益于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的雙重推進。中國重汽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重卡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短途運輸場景的電動化趨勢不斷擴大。未來,隨著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及“三電”技術的不斷突破,行業發展空間有望進一步拓展。
在產業鏈上游,濰柴動力在2024年底首次發布全系列新能源動力電池產品,并推動產能落地。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在動力電池熱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維度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后續將積極把握市場發展機遇,持續提升新能源業務的業績貢獻。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快充技術與充電樁網絡完善,正提升新能源重卡在中長途運輸的競爭力,進而推動市場份額逐漸向新能源重卡傾斜,這也要求企業必須緊跟形勢,加大在新能源技術和產品上的投入,優化產品結構。
相比之下,天然氣重卡經歷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后,7月份環比持平,滲透率回升至24%。這與油價上調擴大油氣價差、北方地區以舊換新政策落地相關。
中國重汽有關人士認為,天然氣重卡技術持續進步,與柴油車差距縮小,長期仍具市場潛力。今年“以舊換新”政策把天然氣重卡納入補貼范圍,為行業和用戶帶來實質性利好。公司未來將抓住政策紅利,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做好長期戰略布局。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