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李冰
過去每逢中秋和春節前夕,蒙牛經銷商李網都要從江蘇“打飛的”趕往內蒙古總部,只為拿到一份幾十萬元備貨貸款所需的經銷授權合同。這是當地銀行的硬性要求。如今,網商銀行通過產業鏈金融模式,讓“李網們”無須奔波也能輕松獲得貸款。
自2015年首批民營銀行開業以來,這樣的故事十年間不斷上演。這些新興銀行探索出一條服務民營經濟的獨特路徑:沒有實體網點,依托支付、消費等場景采集多維數據,通過算法填補小微企業等“信用白戶”的金融服務空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到,“提高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的水平”。而如何推動民營銀行更好地服務民營經濟,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日,記者采訪了多家民營銀行及業內人士,旨在通過剖析過去十年民營銀行的成長軌跡,為當前大量中小銀行擺脫同質化競爭、提升服務民營經濟效能提供一些借鑒。
差異化服務
填補市場空白
在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紡織園區,某紡織公司的數字化倉庫里,每一卷紗線都貼著可溯源的電子標簽。“這些‘會說話’的貨物,就是我們的融資憑證。”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他近期收到了700萬元貸款。
上述紡織公司是沃爾瑪等知名品牌的供應商,年產值超4億元。然而,由于結算賬期不固定、訂單波動大等因素,傳統銀行基于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抵押提供的融資額度始終有限,難以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求。
武漢眾邦銀行了解情況后,創新運用倉單質押貸款為其破解難題。該貸款模式是指企業將擁有完全所有權的貨物存入銀行指定倉儲公司,憑倉儲方出具的倉單進行質押,從而獲得銀行貸款。
這正是民營銀行服務民營企業的生動寫照。
一般來說,民營銀行主要服務對象可概括為四類:一是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二是個人消費者,包括年輕群體、低收入人群及社區居民。三是農村用戶。四是創新型企業。
這四類群體傳統銀行覆蓋不足,背后的原因各異: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抵押物,銀行難以獲知其真實信用情況;個人長尾客群單筆價值低、服務成本高;農村地區物理網點難以深入,農戶缺乏有效抵質押物;創新企業技術路線新、無形資產評估難、風險收益模型與傳統信貸邏輯不匹配。
在此背景下,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成了民營銀行的重點發力方向。這些機構通過金融科技手段為沒有固定資產可抵押的中小微企業放貸,通過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填補市場空白,推動普惠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據記者梳理,截至2024年末,已披露數據的11家民營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共計5205.72億元。而民營銀行服務的普惠小微企業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例如,在過去五年里,新網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00%,其客戶均為民營企業。
“過去十年,民營銀行對于建立多層次、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創新服務民營經濟主體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科技賦能
與民營經濟共生共進
在服務民營經濟的過程中,民營銀行也一步步發展壯大。自2015年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首批5家民營銀行開業以來,經過十年發展,民營銀行已增至19家。截至2024年末,19家民營銀行合計資產規模突破2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速超9%,遠超銀行業平均水平。
在民營銀行誕生初期,其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網商銀行CIO高嵩告訴記者,2016年底,開業不到2年的網商銀行用戶量就“見頂”了。“不管用什么方法,用戶量就是不漲。”高嵩表示,彼時其親手搭建的核心技術團隊有一半人離開,但他決定留下。時至2017年2月底,在“收錢碼”上線后,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數量迅速增長。
從網商銀行的快速發展,也可一窺民營銀行服務民營企業的優勢。
民營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讓其能夠以輕量化架構切入場景金融,通過科技化手段服務大量企業。微業貸是另一個典型案例,該產品是微眾銀行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推出的全國首個線上化、無抵押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截至2024年末,微業貸企業征信白戶占比超50%,信用貸款余額占比約90%,有效疏通小微企業因缺少抵質押物而融資難的堵點。
民營銀行能夠在傳統金融的激烈競爭中開辟出一條服務民營經濟的差異化發展之道,緣于其持續加固在科技領域的護城河。數據顯示,網商銀行2024年科技人才占比達67%,蘇商銀行科技人員占比也達到了51%。
與此同時,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民營銀行降低了運行成本,增強了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據監管披露數據,今年一季度,民營銀行凈息差高達3.95%,遠高于商業銀行平均值1.43%。與此同時,民營銀行保持了相對合理的不良貸款率水平,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1.76%,低于城商行和農商行。
民營銀行的經營模式既推動自身發展壯大,也塑造了其在服務民營經濟版圖中的獨特“生態位”。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國有大行主導系統重要性金融服務,政策性銀行服務國家戰略,股份制銀行以市場化機制為核心優勢服務實體經濟,外資銀行聚焦高端市場領域,村鎮銀行重點服務縣域群體,農信社堅守農村基礎金融陣地。而民營銀行則專注普惠金融與科技賦能,憑借輕資產運營與場景化產品,精準服務民營經濟。
站在新起點
不斷錘煉新動能
站在新一個十年的起點,市場對民營銀行支持民營經濟有更多期待。《民營經濟促進法》也明確提到,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
但部分民營銀行經過快速發展后也面臨一些“成長的煩惱”,包括資本實力較弱、負債端依賴同業、品牌認知度較低、風控能力不強等。
基于此,多位受訪者認為,民營銀行的發展需要更精準的政策支持,以充分發揮其服務民營經濟、小微企業的差異化優勢。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取消民營銀行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能超過30%的隱性上限,以更好支持民營銀行大股東增資擴股,并適度放寬民營銀行經營區域限制,支持民營銀行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增設分支機構和網點,進一步激活民營銀行發展活力。
加快數字化轉型也是民營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勝負手”。目前,頭部民營銀行已經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技術“護城河”,而中小民營銀行普遍采用的技術外包模式,則制約了其發展空間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對此,新網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當前正值人工智能浪潮,民營銀行可以繼續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發展,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同時,民營銀行也要不斷錘煉服務實體經濟的綜合能力。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表示,民營銀行一方面要堅持服務長尾業務定位,強化研發創新能力,發展數字技術;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場景融合、產業鏈融合,提升自主獲客能力。此外,也要加強內源資本補充能力。
展望未來,民營銀行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營經濟的征程依舊任重道遠。民營銀行唯有不忘初心,堅守“普惠”的底色,方能與民營企業共同構建一個更具活力、韌性與包容性的民營經濟發展生態。
23:44 | 下游需求增長 多家PCB行業上市公司... |
23:44 | 東山精密擬投資不超10億美元加碼高... |
23:44 | 錫價突破27萬元/噸 AI浪潮下行業有... |
23:44 | 鎢價持續走高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 |
23:44 | 涉及多項違規行為 生物股份及相關... |
23:40 | 上海第六批次集中供地攬金超289億... |
23:40 | 酒企多舉措謀“出海” 上半年白酒... |
23:40 | 海倫鋼琴控制權擬變更新 實控人具... |
23:40 | 和遠氣體:以“綠色+智能+循環”開... |
23:40 | 暑期檔單日票房連續破億元 動畫電... |
23:39 | 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跌破2% ... |
23:39 | 商業銀行關停、整合旗下App 為推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