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文湘
7月11日,新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紫光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公司連續三年營收超千億元,累計專利申請量增加25%達3萬余項,兩度問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帶領旗下數十家企業發布十余款重大創新產品。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紫光集團三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未來有望繼續以戰略聚焦、技術突破與生態協同作為支撐,持續拓展國內外市場。
“戰略布局+技術攻堅”顯成效
2022年7月11日,原紫光集團宣布完成戰略重整,并在后續更名為“新紫光集團”。新紫光集團董事長曾在演講中稱,新紫光集團“新”在新架構、新模式及新技術。
經過三年發展,新紫光集團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科技產業集團,戰略性布局芯片半導體、ICT(信息與通信)設備、云服務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數字經濟等完整產業生態。集團旗下共有200余家企業,并設立“業務總部+賦能總部+管理總部”的治理框架,推動旗下企業資源協同、加速發展。
目前,新紫光集團在芯片領域形成完善的戰略布局,與股東方控股的數十家科技企業,融合組成“新紫光體系”,形成覆蓋芯片設計、封測、設備、材料和模組的半導體全產業鏈。
“新紫光集團的集團化模式,能夠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減少交易成本,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效率。例如,在研發過程中,集團內企業可快速調動封測資源進行驗證,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鏈建設也進一步增強了整個集團的抗風險能力,助力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新紫光集團也成立前沿技術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移動通信、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持續攻堅。
人工智能方面,集團旗下公司通過了存算一體等架構創新;端側AI(人工智能)則通過平臺化解決方案、輕量級模型優化、邊緣計算與云端協同等技術,可提升能效比和實時響應能力。在智算領域、云與AI融合等領域,新紫光集團相關產品及服務也相繼落地。
在移動通信領域,新紫光集團積極推動5G新通話、低軌道衛星通信、天地一體化等一系列領軍技術的落地,更面向6G率先布局。低空經濟領域,新紫光集團推出了無人值守型無人機定制化方案,提供"機庫+無人機+自主飛控平臺"軟硬件全棧方案,相關解決方案目前已在鐵路巡檢等領域廣泛使用。
“開放共贏”推動全球合作
當前,全球合作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新紫光集團也抓住機遇開拓全球業務。新紫光集團旗下新華三集團有限公司,已推出百余款海外專屬產品,發展3000余家認證合作伙伴,業務覆蓋100余個國家和地區;集團旗下紫光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業務足跡覆蓋亞、歐、美、非各大洲的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貨超250億顆。
新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展銳(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展銳”)業務覆蓋140余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全球270余家運營商認證;2024年芯片出貨突破16億顆,智能手機主芯片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今年6月,紫光展銳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擬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登陸資本市場后,紫光展銳全球競爭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6月3日,新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沖刺“A+H”股上市。公司公告稱,此舉為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進一步提高公司資本實力,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
新紫光集團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始終保持開放心態,一方面持續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打造產業“大生態”,與行業企業合作,深度探索產業鏈聯動新模式。
“新紫光集團目前構建了完整高科技生態鏈,戰略協調全球資源,實現技術、產能與渠道的深度協同,強化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在部分尖端技術上也具備較強競爭力。當前,國家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新紫光集團資金實力雄厚,在全世界范圍內鋪設了穩定的客戶渠道,在全球擁有30余個生產基地,這些都是推動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優勢。”深圳華道研究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志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賀?。?/p>
11:59 | 寧夏加力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 2025... |
11:59 | 近300家企業參展 低空經濟博覽會勾... |
11:58 | 電線電纜業務表現突出 通達股份上... |
11:39 | 群核科技推出3D高斯語義數據集 為... |
11:37 | 央行、外匯局擬建立本外幣一體化的... |
11:36 |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張京... |
11:35 | 海亮股份完成董事會換屆選舉 “85... |
11:25 | 萬興科技加速鴻蒙布局 旗下萬興腦... |
11:07 | 國創高新:擬以現金2.25億元收購寧... |
10:08 | 加速IP生態擴張 巨星傳奇擬先舊后... |
10:07 | 中國建筑2025年上半年經營訂單保持... |
23:44 | 下游需求增長 多家PCB行業上市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