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載人飛行在亞洲仍為藍海市場。”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日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十五五”商業航天發展思路與路徑》顯示,中國商業航天正處于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
我國已有多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陸續開啟對太空旅游、商業探月等相關領域的布局。民營太空飛船公司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計劃在2027年或2028年進行入軌級載人飛行試驗,今年將陸續開展相關實驗,計劃在陸續進行20次以上無人飛行驗證后再進行載人飛行,以確保飛行的安全可靠。
該負責人表示,放眼全球市場,商業航天載人飛行需求旺盛。在歐美地區,部分國家的亞軌道市場已經形成高度壟斷局面,但在亞洲地區,載人飛行仍屬藍海市場。
2024年10月份,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藍航天”)在直播間上架了兩張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據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介紹,該亞軌道飛行任務計劃于2027年執行,任務將采用深藍航天的可回收火箭與載人飛船的組合形式。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亦先后表示有望受益于太空旅游等產業的發展。
超捷緊固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太空旅游不僅將開啟商業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也將為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奠定堅實基礎,隨著太空旅游的逐步商業化,將為商業航天等太空經濟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回復投資者對于公司是否有太空旅游等場景的布局時,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衛星應用領域,公司在天通衛星、北斗衛星方面具有豐富技術,并已研制多類多款產品,廣泛應用于民用及行業市場,同時公司持續跟蹤國內低軌衛星行業的發展趨勢。隨著衛星互聯網的組網成功,衛星應用相關市場有望進一步增長,公司將牢牢把握市場發展機遇,積極開拓相關市場。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商業航天的定義,由2024年的“新增長引擎”變為了“新興產業”,體現出商業航天產業在我國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也顯示出過去一年里商業航天產業化速度較快。目前,我國商業航天已經進入發展壯大期。
企查查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2025年我國已注冊5888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相比2024年同期注冊量增加46.7%,現存7.5萬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
11:59 | 寧夏加力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 2025... |
11:59 | 近300家企業參展 低空經濟博覽會勾... |
11:58 | 電線電纜業務表現突出 通達股份上... |
11:39 | 群核科技推出3D高斯語義數據集 為... |
11:37 | 央行、外匯局擬建立本外幣一體化的... |
11:36 |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張京... |
11:35 | 海亮股份完成董事會換屆選舉 “85... |
11:25 | 萬興科技加速鴻蒙布局 旗下萬興腦... |
11:07 | 國創高新:擬以現金2.25億元收購寧... |
10:08 | 加速IP生態擴張 巨星傳奇擬先舊后... |
10:07 | 中國建筑2025年上半年經營訂單保持... |
23:44 | 下游需求增長 多家PCB行業上市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