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近日,在叮咚買菜以“共生、共創、共鮮”為主題的供應鏈生態峰會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正式發布“4G”戰略,提出將“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作為公司當下發展的核心方略。
“消費者對飲食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4G’戰略是從公司專注家庭飲食場景的初心和使命出發,做出的選擇,也是為了讓公司能在行業環境中保持獨立思考和足夠的競爭力。”圍繞新戰略,梁昌霖表示,叮咚買菜專注在生鮮、食品賽道,深耕供應鏈全鏈路,打造更好的、差異化的商品,讓平臺形成區別于同類型渠道的消費者心智。
探索全品類健康食品
眾多品類中,生鮮是最剛需,也是最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直觀變化的品類。
眼下,叮咚買菜正走向生鮮供應鏈的源頭,以真金白銀投資上游。叮咚買菜CFO兼叮咚谷雨董事長王松表示,上半年,平臺在規模化直采和訂單養殖的基礎上,陸續聯合上游合作方成立黑豬養殖基地、數字漁倉,既實現生鮮食材全鏈路的管控,提高生鮮商品的品質確定性,也發掘具有地域特色、有銷售潛力的差異化商品。
而在非生鮮食品品類上,叮咚買菜目前錨定的是以低GI(低升糖指數)為代表的,還處在發展早期的健康化飲食市場。
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表示,體重、營養、亞健康等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來自健康化飲食場景的消費需求量巨大。目前能提供一站式健康化食材購買的平臺還寥寥無幾,消費者也會困擾于一些偽概念商品和復雜的標準,最后付出高昂的概念溢價但買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
叮咚買菜副總裁張奕 受訪者供圖
不過,低GI健康商品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開發成本較高,而消費者追求質價比,價格成為主要挑戰之一。張奕表示,應對策略分為兩方面:其一,通過簡單直白的方式向用戶普及低GI對國民健康的價值及必要性,強化用戶認知;其二,從產業發展規律看,類似早期有機商品,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市場成熟,生產成本將逐步降低,價格有望回歸合理穩定區間。
“目前,平臺的低GI產品規模在幾十支,暫時還沒有跑出可以稱為爆款的SKU,相對來說都處在快速增長中。不過平臺優勢在于‘快上快下’,在低GI產品測試過程中,我們可以快速判斷出哪些產品具有爆款潛質,會做更多的投入來培育它。”張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記者了解到,針對低GI這一細分的健康消費趨勢,叮咚買菜今年新成立了低GI項目組,積極參與低GI標準制定及低GI生活方式的推廣,推動低GI食品供應鏈生態圈的形成。
當前,叮咚買菜包含健康概念標簽商品的銷售量正快速攀升,今年上半年,帶有配料干凈標簽的商品銷售額突破5億元,低GI商品在2023年上半年銷售額不足百萬元,今年上半年已接近6000萬元。
打牢供應鏈基礎
變革的背后,叮咚買菜數字化基礎設施正持續迭代升級。通過數字化手段對供需協同進行深度重構,平臺已實現全鏈路降本提效。同時,AI技術的應用更助力其構建起新一代“數智大腦”,為公司未來戰略升級提供支撐。
記者注意到,在新版叮咚買菜APP上,低GI食品推薦可以與“AI飲食管家”給出的控糖方案相結合,澳洲直達的牛排會配上相應的烹飪教程視頻,形成“商品+服務+內容”的多重體驗。
叮咚買菜品控中心負責人武德銀向記者分享了一張正在探索中的品控藍圖——求真溯源系統,該系統有望通過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和AI應用,做到從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到配送的全鏈路透明化。而隨著叮咚買菜計劃拓展更多大型渠道的開放式合作,將國內豐富的、優質的生鮮商品和供應鏈能力輸送到更大的市場甚至海外渠道去,這些供應鏈數字化管理經驗,也將被應用到更多生態伙伴的數字化改造中。
今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GMV達59.6億元,同比增長7.9%;營收54.8億元,同比增長9.1%;已連續10個季度實現Non-GAAP標準下的盈利。
談及盈利改善的核心因素,王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前置倉SKU克制化運營,堅持“買手制”,以較小規模SKU貨盤精準匹配用戶需求,避免品類盲目擴張;二是受益于中國生鮮供應鏈基礎能力整體提升,行業協同推動底層能力建設,賦能運營效率;三是通過長期實踐沉淀系統性能力,精準把控供應鏈調度效率,平衡“控損”與“控缺”的黃金比例;四是依托數據指標精細化支撐,聚焦城市倉密度、單量密度、買手制選品精準度及AOV(客均筆單價),通過數據驅動優化運營,最終實現盈利突破。
零售電商專家、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客座顧問莊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4G”戰略有利于其借助自身在生鮮自營供應鏈的優勢,與即時零售平臺模式展開差異化競爭,強化商品力和自有品牌戰略,提升高價值用戶的規模和復購率,保證自身持續盈利。
在梁昌霖的暢想中,隨著公司規模增長,不斷打破成長邊界,叮咚買菜未來會和生態合作伙伴一起走向全球,通過中國生鮮食品供應鏈的“出海”,去參與解決更大市場的供需平衡問題。
(編輯 郭之宸)
20:24 | 7月28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浙... |
20:18 | 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下達... |
20:18 | 要約收購市場升溫 年內A股已有9家... |
20:18 | 齊魯銀行披露半年度業績快報 歸母... |
19:37 | 道氏技術攜手芯培森 打造原子級科... |
19:35 | 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科技與金融“... |
19:33 | 聯想三大超級智能體首度亮相WAIC 2... |
17:54 | 雷賽智能“20自由度”靈巧手方案于... |
17:12 | 太平人壽召開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 |
16:55 | 國泰海通資管來了!行業首例券商資... |
16:29 | 恒瑞醫療自主研發的“均一粒徑載藥... |
16:20 | 打造“長三角企業入滬第一站” 4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